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,最直接影響的是視力健康。根據本地及國際研究,長時間注視電子屏幕會令眼睛出現乾澀、疲勞、眼痛、視力模糊甚至頭痛等症狀。這是因為專注於屏幕時,眨眼次數明顯減少,容易導致淚液蒸發,令眼球表面乾燥。若持續忽略這些不適,長遠更有機會引發乾眼症、黃斑部病變等問題。不少專家建議,每使用屏幕二十分鐘,應休息並望遠,讓眼睛有足夠時間放鬆。

肌肉骨骼與姿勢問題
除了視力,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亦容易引起肌肉骨骼問題。無論是低頭看手機,還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,均會導致頸部、肩膀、手腕及下背出現酸痛或僵硬。研究發現,每星期使用電腦超過十四小時的青少年,出現中度或劇烈肌肉骨骼疼痛的風險,是使用時間較短者的三至四倍。長期姿勢不良,甚至有機會壓迫脊椎神經,嚴重時或會造成慢性疼痛或活動受限。
睡眠質素與生理節律
電子產品屏幕發出的藍光,會干擾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,直接影響睡眠質素。不少人習慣睡前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,令大腦持續保持活躍,難以進入深層睡眠。長期睡眠不足,會令免疫力下降,專注力及記憶力減弱,更容易出現情緒波動。專家建議,睡前一小時應避免使用電子產品,並保持規律作息,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休息。
心理健康與情緒變化
長時間依賴電子產品,亦會對心理健康帶來影響。研究顯示,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,容易出現焦慮、抑鬱、專注力不足及情緒不穩等問題。部分年輕人更因過度沉迷社交媒體,產生自我價值感低落或人際關係困擾。專家指出,電子產品佔據過多時間,會減少運動、面對面交流及戶外活動,進一步削弱心理調適能力。若因長期使用耳機而出現聽力下降,應及早尋求專業意見,必要時可考慮配戴助聽器,以改善溝通及生活質素。
聽力與感染風險
現今不少電子產品配備個人音樂播放器,長時間以高音量聆聽音樂,會損害耳朵內的毛細胞,增加耳鳴及聽力受損的風險。此外,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的觸控屏幕容易沾染細菌,是病菌滋生的溫牀。研究發現,超過九成流動電話表面帶有細菌,部分更同時存在多種致病菌,若不注意清潔,或會增加感染風險。市面上有不同助聽器種類可供選擇,適合不同程度及需要的用家,選擇時應諮詢專業人士意見。
健康使用電子產品的建議
為減低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,應養成良好使用習慣。建議每次使用屏幕二十分鐘後,抬頭望遠休息二十秒,並保持正確坐姿,避免長時間低頭。日常生活中應多參與戶外活動,增加自然光照及身體活動,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。家長應協助子女規劃使用時間,並以身作則,建立健康的電子產品使用模式,讓身心都能保持最佳狀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