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體檢查可以預防癌症嗎 了解定期身體檢查的真正作用

隨着健康意識提升,越來越多人開始定期進行身體檢查,期望能透過篩查預防癌症。然而,體檢是否真的能「預防」癌症?還是僅僅提供早期發現的機會?本文將探討身體檢查在癌症預防中的作用,以及其可能的局限性,讓你對定期檢查有更全面的理解。

身體檢查如何幫助癌症預防?

身體檢查雖然不能直接「預防」癌症,但卻能夠及早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,從而提高治療成功率。部分癌症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,透過篩檢可偵測出異常病變,及早介入治療。例如:

  • 子宮頸抹片檢查(HPV 測試):能及早發現可能發展成子宮頸癌的異常細胞變化。
  • 結腸鏡檢查(大腸癌篩檢):可檢測結腸息肉,並在惡化前移除,預防癌變。
  • 低劑量電腦掃描(LDCT):針對高風險人群(如長期吸煙者),能及早偵測肺部異常。
  • 腫瘤標誌物(胰臟癌檢查):胰臟癌初期症狀不明顯,難以早期診斷,現時主要透過 CA19-9 腫瘤標誌物檢測、內窺鏡超聲波(EUS)或電腦斷層掃描(CT)來輔助高風險人士監測,如有家族病史或遺傳基因突變者可考慮定期檢查。
  • 肝癌:肝癌早期通常無症狀,高危人士應定期進行篩查,包括:甲型胎兒蛋白(AFP)檢測、肝臟超聲波掃描(Liver Ultrasound)、磁力共振(MRI)或電腦斷層掃描(CT)。

這些篩查項目不僅能夠提高早期癌症的發現率,還能識別癌前病變,透過適時處理,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。

person in white shirt holding pen

身體檢查的局限性:不是所有癌症都能篩查出來

雖然身體檢查對某些癌症預防具有積極作用,但它並非萬能,主要局限包括:

1. 並非所有癌症都有有效篩檢方法

有些癌症,例如胰臟癌、卵巢癌,在早期缺乏明顯症狀,而目前亦沒有高準確度的篩檢方式可供大眾普遍使用。這意味著,即使定期體檢,仍可能有未被發現的癌症風險。

2. 檢查結果可能有「假陽性」或「假陰性」

假陽性(False Positive):即檢測結果顯示異常,但實際上並無癌症,可能導致額外檢查或不必要的治療,增加焦慮。
假陰性(False Negative):即篩檢結果正常,但實際上存在病變,可能延誤診斷,給予患者虛假的安全感。

3. 可能導致過度診斷與治療

部分癌症增長極慢,甚至終其一生都不會影響健康。例如某些前列腺癌或甲狀腺癌,即使不治療亦可能對患者無重大影響,但若檢查發現異常,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醫療介入,增加身心壓力。

black and gray stethoscope

癌症預防不止靠體檢 健康生活更重要

預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,除了定期檢查,還需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及多項研究顯示,良好的生活方式可降低約 40% 至 50% 的癌症風險,其中包括:

  • 均衡飲食:多攝取蔬果、全穀類,減少加工食品、紅肉及高脂食物。
  • 保持運動習慣: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(如快走、游泳、瑜伽),有助於降低結腸癌、乳癌等風險。
  • 戒煙、限酒:吸煙與超過15種癌症有關,而酒精則與口腔癌、肝癌成因等息息相關。
  • 避免過度日曬:長期暴露於紫外線會增加皮膚癌風險,應適當使用防曬產品。
  • 保持良好作息:充足睡眠有助於免疫系統健康,減少慢性發炎風險。

身體檢查在癌症防治方面發揮早期發現的作用,能夠提高存活率並改善治療效果。然而,它並不能完全預防癌症,亦存在一定局限性。因此,癌症預防應該採取綜合策略,結合健康生活方式、定期篩檢、自我監測和個人化風險管理,以提升整體健康水平。